枣庄市人民政府

0729 2024 PE供水管道

  6月26日,市政府新闻办举行“坚持示范带动 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,介绍

  根据2024年枣庄市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的实施“千里生态幸福水廊”三年建设规划任务目标,5月11日,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《枣庄市建设“千里生态幸福水廊”实施方案(2024—2026年)》(枣政办字〔2024〕17号),从总体目标、重点任务、保障措施三方面对建设“千里生态幸福水廊”做出工作部署,并提出要“发展水经济,实现生态价值转化”,探索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径,为建设生态幸福河湖,全面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相关依据遵循。

  建设生态幸福效益河湖,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,是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来源。近年来,我市认真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,积极在河湖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上下功夫,不断释放河湖效益,擘画山清水秀、人水和谐、业兴民富全新图景。

  一、统筹治理与保护,巩固以水美城生态基础。以水网体系为基础、以河湖长制为依托,通过美丽河湖建设守住绿水青山的生态财富。一是完善水网体系畅通水循环。立足枣庄市情水情,高标准规划“一带两区、四纵七横、一湖八库”的市级水网体系,布局实施“两库四河”引调水、西城区水系水环境治理、蟠龙河综合整治等总投资236.1亿元的125个水利项目,推动逐步实现全域水系互连、水生态良性循环。二是综合防控治理改善水生态。深入推动“山水林田大会战”,常态化开展河湖“清四乱”,在全省率先完成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,10条城市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,持续巩固提升农村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成效,严控南四湖流域污染排放强度,9个国省控河流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,助力南水北调“一泓清水”永续北上。三是全域系统打造提升水品质。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流域水环境整治,统筹做好水土保持、湿地保护与修复、生态廊道建设等工作,着力营造“河畅水清、岸绿景美”的良好水域环境。打造“千里生态幸福水廊”,联动开发“水、岸、滩”,一体打造“堤、路、景”,十字河、峄城大沙河等累计198公里河道完成治理,韩庄运河、城郭河等43条河段建成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。我市“四个加法”幸福河湖建设经验作为全省唯一案例被水利部全国推广。

  二、统筹发展与融合,激发以水活城生态动能。发挥美丽幸福河湖的辐射、带动和集聚效应,将沿河产业、文旅发展、乡村建设等融入“一河一策”,科学统筹规划、一张蓝图实施,为沿河(湖)片区发展注入新动能、增添新活力。一是发展特色“水产业”。依托境内南四湖、岩马水库等水资源禀赋,做大做强水产养殖、河湖特色产品等富民产业,将河湖良好生态环境转化为城乡绿色发展全新增长极。薛城区依托省级美丽示范河湖周营沙河,一方面“以水润地”,带动河流沿岸新增农业结构调整面积8000余亩,土地“亩产”效益相比传统种植增加8000余元;另一方面“以水丰产”,打造白楼湾现代农业示范园、十里湾现代农业示范园、王楼农业科技园等“一河十园”,发展设施农业5万亩,建成蔬菜种植专业村24个,蔬菜年产量达到22万吨,产值突破16亿元。二是赋予文旅“水内涵”。结合枣庄特色文化、乡风民俗、红色事迹等人文元素,将美丽河湖打造成文旅发展新载体,全市依托河湖打造的观光带、旅游景点达百余处。尤其是台儿庄古城依托沿运优质水系持续打造“江北水乡、运河古城”特色文旅品牌,连续11年被评为全国5A级景区,年接待游客约800万人。三是培育振兴“水动能”。围绕生态河湖实行村镇整体规划、连片建设,既突出村居特色,又结合水的元素,建设环岩马湖美丽乡村示范片区,打造了醉桃源·温庄、忆江南·赵庄、活力·李庄等独具文脉基因和发展的潜在能力的“水美乡村”189个,赋予乡村振兴全新品位。南部峄城区引导农民利用南四湖水将石膏矿沉陷区整治成生态鱼塘,并引进光伏发电项目,农民年可增收2300余元,“石膏矿塌陷地”化身“农民致富盆”。

  三、统筹挖掘与转化,提升以水兴城生态价值。深入践行国家“双碳”战略,充分的发挥我市生态资源优势,设立中国北方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和鲁南生态银行,积极地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,不断探索市场化运作、可持续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,切实推动绿色资源增值赋能。一是量化收储催生经济效益。将水资源存入鲁南生态银行,实现水资源增值,目前已存储域内118座水库和胜利渠等水生态资源,评价估计价格达269亿元;通过山东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挂牌出让6座小型水库生态开发权,实现溢价180余万元。二是科学开发促进价值实现。通过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将岩马水库生态资产进行整体包装,融资总金额达118亿元,已到位资金22.5亿元,其中,生态综合治理提升项目18亿元,水质提升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.5亿元。三是创新模式推动水权交易。以生态产品交易中心为平台,探索水库用水权和取水权市场化交易,实现水库权益类交易零的突破。2023年10月,滕州市马河等4座水库特许经营权项目,撬动资金达7.66亿元。

  下一步,我们将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河湖保护治理目标,努力治好一方河湖、激活一个片区、带动一批产业、致富一域百姓。进一步强化规划设计,建设立体滨水产业带,发展高效农业、特色产业、优质渔业、现代文旅等特色新经济。逐步形成河湖生态价值转化机制,带动河湖沿线产业升级、城市功能提升、乡村全面振兴,书写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效益河湖建设新画卷。

 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,是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的一次深刻创新。请问,枣庄市怎样以河湖长制为抓手,推动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?

  刘军:枣庄地处大运河畔、南四湖滨,水系发达、湖库众多,境内有河流285条,大中小型水库118座,全方面实行河湖长制意义重大。近年来,我市建立健全市、区(市)、镇(街)、村(居)四级河湖长责任体系。以保护水资源、防治水污染、改善水环境、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,构建了责任明确、协调有序、监管严格、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,全面助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。2022年我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。

  市总河长亲自研究、部署河湖长制工作,市级河湖长靠前指挥、以上率下,深入一线余人次,全市各级河湖长年均累计巡河11万余人次。完善“河湖长+河长办+部门+基层”责任体系,将“生态河湖”纳入市对各区(市)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综合绩效考核。相继印发《枣庄市关于深入推动河湖“清四乱”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制度》等5项配套考核制度,推动河湖长制重点任务落实。近年来,累计组织并且开展专项检查50余次、部门间联合巡河护河行动20余次,整治“四乱”问题2784个。全市“党政领导负责、部门协调联动、各级同频共振、上下齐心协力”的河湖管护工作格局更加巩固,河湖长制工作有名、有为、有能、有效。

  深化部门协作联动,加强水域环境综合治理。近年来,深入实施企业精准治污工程,8个工业聚集区全部建设污水处理厂,全市30家化工、造纸、印染企业实施清洁化改造。持续开展码头防污技术改造,关停清理污染码头52家。关闭搬迁养殖场130家,完成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改造739个,全面清理155座水库网箱养鱼问题;实施滕州红荷湿地等29个沿湖沿运湿地修复工程,全市湿地面积达24万亩;实施18个清洁型小流域治理项目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3.16平方公里。坚持“查测溯治管”,累计投入21亿元,改造雨污合流管网347.5公里、新扩建和提标污水处理厂6座,10条城市黑臭水体实现“长制久清”。对全市4433个排污口实行动态管理,实现“排入水体-入河排污口-排污管线-污染源”全链条监管,我市9个国省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稳定达到100%,确保入湖水质达Ⅲ类水标准,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。

  全市285条河流全部完成美丽幸福河湖达标三年规划任务,建成韩庄运河台儿庄段等代表性强、特色鲜明的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43条(段)。强化数字赋能,实施15个河湖数字化项目建设,升级水工程指挥调度平台,结合数字孪生河湖建设,完善河湖划界成果、岸线功能区划、涉河建设项目等信息数据上图,推进河湖管护数字化提标升级。围绕生态河湖实行村镇整体规划、连片建设,突出“水”元素,打造了醉桃源·温庄、忆江南·赵庄、文化部落·独孤城、活力李庄等独具文脉基因和发展特色的“水美乡村”189个。打造山东省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和鲁南生态银行,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河湖资源生态价值转化,当前已评估存储河湖水生态资源269亿元,包装生态资产融资总金额118亿元,开展水权交易总额7.66亿元。蹚出“存入绿水青山、取出金山银山”的枣庄路径。

  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发挥河湖长制在生态幸福河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。继续深化河湖长制,创新管理方式,强化保护的方法,不断的提高河湖管理上的水准,实现人水和谐共生,力争将每个河湖都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,打造治水兴水、护水管水“枣庄模式”,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
  2023年,鲁南生态银行建设案例成功入选新华网《20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案例汇编》。请介绍下鲁南生态银行现已取得哪些成效,下步有什么具体打算?

  山亭区境内有大小山头5400余座,大中小型水库59座,占全市的50%,有大型水库2座,中型水库2座,小型水库55座;河流136条,占全市的47.7%,其中流域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的有4条,超过50平方公里的有11条,是典型的“山区水乡”。山亭区依靠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优势,充分的发挥优质生态资源稀缺性的价值,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,2022年,建成全省首家生态产品交易中心,设立鲁南生态银行,采取“专家委员会+自然资源运营公司+项目公司”的运营体系,按照“政府主导、农户参与、市场运营、企业主体、形成合力、合作共赢”形式,借鉴商业银行“分散化存入、专业化运营、集中化输出”模式,对生态产品开展项目包装、招商推介和开发经营,搭建中国北方生态产品交易平台。

  山亭区跳出“以水治水”的传统思维,以“水经济”激活水资源、优化水生态,为“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”搭建平台,强力打造水清河畅、岸绿景美、宜居宜业、文旅融合的“水润山亭”新形象,探索出了一条业态多样、功能多种、价值多元的“效益河湖”建设新途径。依托峄城大沙河优质的灌溉资源,发展葡萄种植达2000余亩,拥有巨峰系、提子系、玫瑰系等40多个品种,打造“洪门葡萄种植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促进村民增收致富。依托岩马湖丰富资源,建设环岩马湖绿道、音乐公路、九曲花海,开展山水奇观游、乡村研学游,建设集民俗文化体验、乡村研学、植物康养和游客服务“四区一体”的小李庄旅游示范村。成立洪旺水产养殖合作社,在岩马水库实施“零投饵”生态养殖,年捕捞成鱼200余万斤,年营收突破1500万元,年底分红超过450万元,库区19个村2.4万名群众受益,实现了“水产资源变资产,库区村民变股民,渔业产值变红利”的美好愿景。依托庄里水库水资源投资8.4亿元,拟利用5年时间建成庄里抽水蓄能电站。

  一是实现水资源的保值增值。通过“划入、购买、租赁、托管、入股、质押”等单一或组合方式,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,将零散化、碎片化的水资源,实施集中收储,存入鲁南生态银行,通过鲁南生态银行专业运营、金融赋能、线上交易等方式,实现水资源的保值增值。目前,已收储的各类水资源3680万立方米,评价估计价格达15亿元。

  二是实现生态资源价值最大化。对全区55座水库的承包经营状况做全面清理。清理后,通过山东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对水库承包经营权进行公开挂牌出让,实现价值最大化。在交易中心挂牌转让3座水库的5年承包经营权,实现溢价155万余元。其中,长城水库、柴胡水库承包权挂牌价均为25万元,成交价分别为90.09万元、85.25万元;红石嘴水库挂牌价45.66万元,成交价80.53万元。

  三是实现生态资源转变社会资金。通过政府政策支持、原材料基地服务、金融服务、重资产服务、生态技术服务和市场服务,依托专家委员会、专业公司等机构力量,对生态产品开展项目包装、招商推介和开发经营,形成整合、生产、包装、销售、融资、招商为一体的专业开发运营市场平台。目前,水资源、新能源资源、森林生态资源、乡村文化资源、生态文旅资源、农产品资源六类资源共存入生态资产2066宗,存入生态资产价值344亿余元。吸纳8家银行入驻,开展“生态贷”“碳金融”“GEP贷”等生态金融业务78笔,获得金融支持140亿余元,有效助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。

  《请问依托美丽幸福河湖建设,滕州市在推进河湖生态价值转换方面都有哪些典型案例?能否详细的介绍一下?

  滕州因泉水“腾涌”而得名,境内河流56条,骨干河道5条,控制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;拥有大中小型水库18座、总库容1.7亿方。近年来,滕州市深入贯彻习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文明思想,在省水利厅和枣庄市城乡水务局的全力支持下,着眼河湖综合效益发挥,围绕夯实水利工程基础、改善河湖生态面貌、推进产水融合发展等方面,积极探索效益河湖建设的方法路径,谋划建设水利风景区风光带和风景区集群先行先试区,全力推动打造水美中国的滕州样板,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。

  加快推进“水连路通”,夯实效益河湖建设的工程基础。目前,五条骨干河道已基本完成治理,建成闸坝26座,拦蓄能力1300万方。18座大中小型水库全部完成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达标建设,去年完成了马河等三座水库的清淤增容,新增兴利库容1700万方。今年以来,推进实施城河等7条主要河流的“水连路通”工程,计划利用三年时间,在五条骨干河道新建拦河闸坝16座,新增蓄水能力300万方,进一步打造河道连续水面,全面打通七条主要河流岸线道路,形成相互连通的滕州现代水网体系,带动沿河产业优化布局和乡村振兴。

  提升河湖环境面貌,筑牢效益河湖的生态基底。推进“两清零一提标”,全面完成城区雨污合流管网“清零”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任务,年内将全面完成剩余两座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任务,进一步保障河流水质达标。在骨干河道设置“六所一站”加强巡查管理,常态化做好城河、小清河城区段保洁,年打捞清运水面垃圾漂浮物千余吨。坚持以点带面、示范引领,累计创建城河等7条省级美丽幸福河湖,初步构建了“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”的河湖生态格局。

  着眼产水融合发展,打造效益河湖示范片区。一是秀美城河文旅风光带。城河又称荆河,滕州境内全长42.7公里,是滕州的母亲河,经过多年治理打造,已成为集旅游观光、休闲度假、文化娱乐、生态保护、水利科普于一体的绿色发展廊道,城区段与区域商圈发展相融合,打造了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,年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,正积极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。二是微湖湿地节庆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。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,也是国家4A级景区,景区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45万人次,成功举办了十六届中国(滕州)微山湖湿地红荷节、两届全国摄影家协会摄影比赛和三次全国性骑游活动。正建设18.5平方公里的微湖渔家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,辐射带动周边10个村的发展。三是龙山龙湖-莲青山生态康养经济示范区。位于滕州东北部,马河水库又称龙湖,依托水库优越的自然禀赋,成功打造了山东省地理标志产品“滕州胖头鱼”,实现年渔业收入300万元。水库供水经营效益发挥显著,年均工业供水收入2100万元,供水特许经营权获批融资6亿元。马河水库18公里环库路综合提升工程已经全面竣工,并与新规划的旅游公路-莲微大道进行连通,将成为滕州休闲旅游健身观光的产业隆起带。四是生态界河现代农业产业带。界河位于滕州市北部,境内全长25.4公里,沿线全力发展马铃薯特色产业,带动发展设施农业8万亩,叫响了“界河无界、土豆不土”的界河土豆品牌,3个村获评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,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。五是古韵薛河历史背景和文化旅游带。薛河位于滕州市南部,北辛文化、薛国故城、前掌大遗址等国家级、省级文保单位就达12处,红色、农业等旅游资源密集,串连这些节点,打造了历史背景和文化游、红色游、采摘游、研学游线路,促进了沿线乡村振兴,带动了村民创收增收。

  耕耘方有收获,打造收获硕果。滕州市效益河湖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丽、产业兴旺、群众满意的绿色之路。主要河流实现常年流水,市管四座水库水质达标率100%,稳定在地表水Ш类及以上;2023年水库实现工业供水1070万方,居民生活供水990万方,农业灌溉174万方;城河、薛河文旅风光带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251万人次,估算拉动餐饮、住宿、旅游产值增长2000余万元。下一步,滕州将把效益河湖建设与“水美中国”滕州样板、水利风景区风光带先行先试区打造以及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有机结合,不断书写河湖管理新的篇章,为全省效益河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。

  近年来,薛城区以省级水网示范区建设为有利抓手,以保障水安全、保护水生态、发展水经济、改善水民生为目标,统筹山水林田系统治理,厚植生态优势,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,依托良好水资源禀赋,以水兴业、以水富民,形成了以周营沙河“一河十园”为代表的效益河湖新样板,绘就了“河湖连通、碧水绕镇、村水相依、宜居宜业”的水美乡村新画卷。

  一是以水筑基,构建生态水网。启动总投资4.8亿元的周营大沙河流域引调水综合提升工程和总投资3500万元的邵楼支流生态修复及水质改善工程,提升改造跨河桥13座、蓄水拦河坝5座,建设生态护坡4.6万平方米,复绿沿河岸线万立方米,修建生态护坡5000余平方米。坚持以水系为脉络、以村庄为节点,开展全域集中连片规划,统筹水域岸线合力并治。依托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,疏通明渠河道7.5公里,铺设暗渠管道3公里,提升改造跨河桥10座,修建蓄水拦河坝2座,延伸沿河道路10余公里,基本实现大沙河主流全线疏通、穿村河流疏通,全面打造“河库相连、河塘相连、河河相连”的生态水系格局。

  二是以水为脉,绘就治水蓝图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,开展数字河湖建设,完成视频监控点17处、防溺水预警视频监控点3处、雨水情监测站1处、水位视频一体化监测站1处,并接入排污口、水质、水功能区等监控信息,切实维护河湖水系的正常运行。瞄准镇域生态优势,探索“生态+乡村振兴”模式,打通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的转换通道,打造生态幸福长廊。实施沿河护坡整堤植树造绿,栽植水草12万株,建成水质净化浮岛10余个,补植林地336亩,打造大沙河“生态绿色廊道”20公里,完成14个市级森林村居创建,黄鳝、甲鱼等20余种水生动物畅游沙河,白鹭、绿头鸭等10余种野禽临水而栖,生物多样性保护初见成效,水域生态一直在优化,周营沙河先后荣获省级美丽示范河湖、省级水系绿化样板等称号。

  三是以水赋能,打造水美乡村。以河流为核心,以产业区为发展轴,不断推进滨水产业轴建设。整合资金5.6亿元,沿周营沙河建成以薄皮辣椒示范种植园、白楼湾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为主体的“一河十园”现代农业产业带,片区内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.2万亩,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发展到5000余亩,土地亩产效益由原来的2千元增至3万元。积极发展绿色水经济,发展冬暖式日光大棚 3000 余亩,成功打造周营薄皮辣椒、早春马铃薯、刘河口猕猴桃等16个特色农产品。带动周边发展设施农业5万亩,蔬菜年产量达到22万吨,累计撬动16亿元投资、吸纳2万名农民就业。立足白楼湾、十里湾生态优势和红色文化资源,全力发展党性研学教育、休闲采摘农业、乡村近郊游,吸引游客120余万人次,旅游创收达500万元。

  邮政地址:枣庄市光明大道2621号 邮政编号:277800 网站标识码:3704000038